籃式過濾器在長期使用中,因介質中的雜質被濾籃截留,容易出現堵塞問題,表現為進出口壓差增大、流量下降等。堵塞處理需根據堵塞程度、雜質類型針對性操作。
籃式過濾器在長期使用中,因介質中的雜質被濾籃截留,容易出現堵塞問題,表現為進出口壓差增大、流量下降等。堵塞處理需根據堵塞程度、雜質類型針對性操作,以下是常見處理方法及注意事項:
一、常規堵塞(輕微至中度堵塞):停機清洗
當過濾器進出口壓差達到預設值(通常 0.05-0.1MPa)或流量明顯下降時,先判斷為常規雜質堵塞,優先采用清洗方式處理,具體步驟如下:
停機泄壓
關閉過濾器前后的閥門,切斷介質流通;打開排污閥,將過濾器內殘留介質排空,避免拆卸時介質泄漏。若介質為腐蝕性或有毒物質,需先通過惰性氣體置換或中和處理,確保操作安全。
拆卸濾籃
打開過濾器上蓋(螺栓連接或快開結構),取出濾籃。注意檢查濾籃是否有變形、破損(若有破損需先更換,避免清洗后雜質泄漏)。
針對性清洗(按雜質類型選擇)
顆粒狀雜質(泥沙、鐵銹等):用高壓水槍沖洗濾籃表面,水流方向與過濾時介質流向相反(反向沖洗可更高效沖掉截留的雜質);若雜質附著較緊,可先用清水浸泡 10-20 分鐘,再沖洗。
粘性雜質(油污、膠質等):先用溫水(50-60℃)浸泡濾籃(軟化粘性雜質),再用中性洗滌劑(如洗潔精)刷洗,最后用清水沖凈殘留洗滌劑(尤其食品、醫藥行業,需確保無化學殘留)。
腐蝕性雜質(如鹽垢、酸堿結晶):用對應溶劑溶解(如鹽垢用稀鹽酸,堿結晶用稀醋酸),浸泡時間根據結晶厚度調整(通常 30 分鐘至 2 小時),避免長時間浸泡腐蝕濾籃材質(如不銹鋼濾籃需控制酸濃度,防止過腐蝕)。
回裝與復位
清洗后的濾籃需晾干(或用壓縮空氣吹干),檢查濾網開孔是否通暢(可用手電筒照射,觀察是否有未沖凈的雜質堵塞小孔);確認無誤后將濾籃放回過濾器,密封上蓋,關閉排污閥,緩慢開啟前后閥門,恢復運行。
二、嚴重堵塞(濾籃完全堵死或雜質硬化):強制清理 + 輔助處理
若雜質長期未清理,形成硬結(如鈣鎂水垢、高粘度雜質干涸結塊),或纖維類雜質纏繞濾籃,常規清洗無效時,需采用強制清理方式:
機械清理(針對硬結或結塊雜質)
用軟毛刷(如尼龍刷)或塑料刮刀(避免劃傷濾網)輕輕刮除濾籃表面的硬結雜質,不可用金屬工具(易損壞濾網孔徑,影響過濾精度)。
若雜質堅硬(如嚴重水垢),可先將濾籃浸泡在專用除垢劑中(如檸檬酸溶液),待雜質軟化后再機械清理,最后用清水沖洗干凈。
解纏處理(針對纖維類雜質)
若濾籃被纖維、毛發等纏繞(如污水處理場景),需先用剪刀小心剪斷纏繞物(避免拉扯導致濾網變形),再用鑷子或鉤子將纏繞物剝離,最后用高壓水沖洗殘留纖維。
特殊情況處理
若濾籃因堵塞導致局部變形(如濾網凹陷),輕微變形可小心復位(用工具輕輕頂回原狀);嚴重變形(如濾網撕裂、孔徑變形)需直接更換濾籃(不可繼續使用,否則雜質會直接泄漏至下游)。
三、預防堵塞:減少頻繁處理的關鍵
堵塞處理的核心是 “預防為主”,通過前期調整降低堵塞概率:
優化濾籃選型
若介質中雜質含量高(如河水、工業廢水),選擇開孔率更高的濾籃(如條形孔濾籃,流通性優于圓孔),或增大濾籃過濾面積(如選用大規格過濾器),延長堵塞周期。
若雜質為粘性或易結塊類型(如潤滑油、糖漿),選擇表面更光滑的濾籃(如鏡面拋光不銹鋼濾籃),減少雜質附著。
加強預處理
若原介質中含大量大塊雜質(如管道施工后的碎石、鐵銹),可在籃式過濾器上游增設粗濾設備(如 Y 型過濾器),先截留大塊雜質,減輕籃式過濾器負擔。
定期維護
根據介質雜質含量,設定固定清洗周期(如每周一次,或每運行 100 小時一次),避免雜質積累至完全堵塞。
每次維護后記錄進出口壓差、清洗頻率,若堵塞周期突然縮短,需排查上游管道是否有腐蝕、泄漏(可能引入額外雜質)。
總結
籃式過濾器堵塞處理需遵循 “先判斷堵塞程度→再針對性清洗或更換→最后優化預防” 的邏輯:輕微堵塞以反向沖洗為主,嚴重堵塞需機械清理或換濾籃,同時通過選型優化和定期維護減少堵塞頻率。操作時需注意安全(尤其是腐蝕性、高溫介質),避免因拆卸或清洗不當導致設備損壞或人員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