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購自潔式空氣過濾器時,需重點關注以下核心參數,以確保其適配使用場景、過濾效率達標且運行穩定:
一、過濾效率與精度
過濾等級:根據國際標準(如ISO 16890、EN 1822)或國內標準(如GB/T 14295),明確所需過濾等級(如粗效、中效、高效,或具體等級如 F7、H13 等)。例如,潔凈車間可能需要高效過濾器(H10及以上),而一般通風可選用中效(F5-F9)。
顆粒物過濾效率(PFE):針對特定粒徑的顆粒物(如0.3μm、1μm)的過濾效率,需與應用場景要求匹配(如食品加工需≥99.9%攔截0.3μm顆粒)。
二、處理風量
指過濾器單位時間內可處理的空氣體積(單位:m3/h),需與實際系統風量需求一致。若選型過小,會導致風壓不足、過濾不徹底;過大則增加能耗。
注意參數表中的“額定風量”與“最大風量”,實際使用建議不超過額定風量的110%,以保證過濾效果和設備壽命。
三、初始阻力與終阻力
初始阻力:過濾器全新狀態下的空氣流通阻力(單位:Pa),阻力越小,能耗越低,需與風機風壓匹配(系統總阻力需≤風機風壓)。
終阻力:過濾器達到需要清洗或更換時的阻力(通常為初始阻力的2-3倍),需與自潔控制系統的觸發閾值對應(如終阻力設定為300Pa時,自潔功能自動啟動)。
四、自潔方式與控制參數
自潔原理:常見有脈沖反吹(壓縮空氣)、機械刮掃、水清洗等,需根據粉塵特性選擇(如黏性粉塵適合水清洗,干性粉塵適合脈沖反吹)。
反吹參數:脈沖壓力(如0.5-0.7MPa)、反吹頻率(可手動/自動調節,如根據阻力自動觸發)、單次反吹時間(如0.1-0.3秒),直接影響自潔效果和耗氣量/水量。
控制方式:是否支持壓差自動控制、定時控制,或遠程聯動(如接入PLC系統),智能化程度需匹配運維需求。
五、濾料材質
濾料是決定過濾效率和壽命的核心,需根據工況選擇:
普通工況(如通風):聚酯纖維、玻璃纖維(耐溫性較好)。
高溫環境(如鍋爐進氣):金屬網、陶瓷纖維(耐溫≥200℃)。
腐蝕性環境(如化工車間):PTFE(聚四氟乙烯)濾料,耐酸堿。
注意濾料的容塵量(單位:g/m2),容塵量越大,清洗 / 更換周期越長。
六、工作環境適應性
溫度范圍:濾料和殼體材質需耐受使用環境溫度(如-20℃~80℃,或高溫型≥150℃),避免低溫脆化或高溫變形。
濕度范圍:潮濕環境(如食品發酵車間)需選擇防水濾料(如涂膠聚酯),避免濾料受潮堵塞。
耐腐蝕性:若空氣中含酸堿氣體,殼體材質需選用不銹鋼(304/316)或防腐涂層(如環氧噴涂),避免銹蝕。
七、外形與安裝參數
尺寸規格:過濾器的長寬高、進出口管徑(如DN100、DN200)需與管道系統匹配,安裝方式(立式 / 臥式、法蘭連接 / 卡箍連接)需符合現場空間。
重量:考慮安裝位置的承重能力,尤其是大型過濾器(處理風量>10000m3/h)的吊裝或固定需求。
八、能耗與維護成本
壓縮空氣耗量:脈沖反吹型需關注單位時間耗氣量(如m3/min),與空壓機產能匹配,避免能耗過高。
易損件壽命:如電磁閥、密封件的更換周期,選擇耐用性高的配件(如進口電磁閥壽命可達10萬次以上),降低后期維護成本。
總結
選購時需結合具體應用場景(如工業通風、潔凈室、鍋爐進氣等),優先明確過濾效率、風量、自潔方式三大核心參數,再匹配環境適應性和運維成本,確保過濾器長期穩定運行。必要時可要求廠家提供第三方檢測報告(如過濾效率、阻力測試),驗證參數真實性。